你好!欢迎来到中北大学科技园!
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努力创新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

时间:2010-06-07 20:57:29  作者:admin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孵化器,在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快速发展起来,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大学科技园自身的不足及其与地方科技园分工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其孵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应针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创新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 大学科技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科技园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规范还不完善,科技孵化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从运作形式来看,大学科技园更多地是进行知识技术化的研究,即完成理论知识向应用技术的孵化过程,但由于在资金等方面存在困难,以致大量技术孵化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地方科技园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技术产业化,实现应用技术向产业的转化,完成科技孵化的第二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适合地方产业发展的应用技术。这是目前我国科技园运作及孵化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和影响科技园孵化功能发挥和产业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视角上的差距。一方面,很多大学教师认为,学校开展科研主要是提高学术水平、发表学术论文,目前学校也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和要求来对自己进行考核的,因而缺乏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学的科研成果基本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需要经过企业的进一步试验和完善才能最终走向市场;而不少企业注重短期效益,片面重视那些投资少、较成熟、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看不到高新技术转化所能带来的长远利益。 体制上的障碍。当前,体制分割现象依然严重,科技、教育和产业各自最重视的是与其上级部门的纵向联系,而横向联系较弱。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沟通不畅,影响了各方之间的合作。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以及人事、劳动和财务制度,也不利于教师参与高新技术转化工作。 利益上的分歧。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效益,具有利益获取的滞后性。如果相关各方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点,急功近利,就容易产生利益上的分歧。发明人与企业也常常出现利益分歧:发明人认为,自己是产品的源头,理应获得较大利益;企业则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是自己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经过进一步研制和市场开发才实现的,获得利益不能太少。利益上的分歧常常会断送合作,对科技成果转化造成不利影响。 创新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思路 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学科技园在开展技术孵化时,应着眼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承担当地的重点课题和项目,形成市场导向的科技孵化模式。只有这样,才能顺畅实现科技孵化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 与地方科技园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地方科技园主要追求技术产业化和最终经济效益,而前沿科技攻关方面的能力要弱于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具有知识、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而在资金、资源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双方加强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但目前,大学科技园和地方科技园是各自独立运作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应根据大学科技园和地方科技园的不同优势,确定更加合理的功能分工,探索建立两者资源共享和成果互换的协作机制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比如,大学科技园将孵化的应用技术转移到地方科技园,实现技术产业化,地方科技园为大学科技园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两者在分工与合作中实现双赢。 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大都具有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的特征,需要政府在场地、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大学科技园的孵化项目尤其需要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学科技园应同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地方政府对科技园孵化项目的支持。作为回报,大学科技园可以将其孵化项目优先应用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