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高新司工业发展处调研员 李志农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大学科技园等为载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建立。通过对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发展的有机整合,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探索大学科技园建设至今,大学科技园发展已初具规模。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发展到69家,大学科技园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转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孵化和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在加快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新学科的孕育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完善。
对大学科技园下一步发展的思考,我认为应该注意五点:一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社区和依托大学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地方政府从多方面为大学科技园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把它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二是要重视政策环境建设。科技部和教育部十分重视大学科技园的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动态趋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考核、存在问题、国际比较、发展战略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探讨,逐步完善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2000年以来,两部启动了《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研究》等软课题的研究,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宏观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要推进产学研结合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科技园品牌。2001年以来,科技部每年安排1000万元国家拨款,用于国家大学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平台,设立了各种大学科技园专项。
关于大学科技园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将如下举措作为纲领: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学科的联系和互动,加快企业孵化和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共性技术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建设,保证园区持续发展;加强管理与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增值服务的条件和能力;建设科技成果投融资的平台,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建设完善的支持服务体系,降低企业创业成本,探索孵化器盈利模式,建立投入退出机制;加强品牌建设,聚集重点行业和企业,提高行业知名度,等等。
四是要鼓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按市场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科技园与大学的关系。在管理体制方面,引导高校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学校和科技园的关系,落实学校政策,为科技园发展争取必要的支持条件。在运行机制方面,我们引导各科技园建立公司化运行机制,按市场规律融通社会资金,进行创业服务条件建设。在科技园企业与大学的关系方面,我们要求企业从建立之始,就要与高校划清资产关系,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学校、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社会投资者按股权关系行使权力,承担义务。
五是组织经验交流,促进科技园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兴办大学科技园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办园模式,既有一校一园的,也有多校一园的,既有与地方政府、高新区共建的,也有与社会企业合办的。因此,在各种模式的探索中,加强相互间的学习和借鉴就显得十分重要。组织经验交流会,创办内部刊物,推动建立民间协会组织,为科技园间的交流创造条件,推动大学科技园更好地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2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