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新材料产业
(一)综述
新材料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省材料工业目前形成产业规模的主要有建筑材料、耐火材料、陶瓷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煤系高岭土以及新型纤维等材料。“十五”末,我省材料工业销售收入11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6%。其中,钕铁硼磁体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纳米二氧化硅产量占到全国的1/3以上,纳米材料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在“十五”期间,我省新材料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镁及镁合金、纳米材料和钕铁硼磁材这几个领域在国内同行业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重要的新材料精细原料供应基地。另外在光电子材料等方面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发成果,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目前我省新材料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材料制备技术与装备落后、材料产业资源和能源效率较低、环境负担过重和缺乏高性能、高附加值材料产品等。新材料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省新材料产业整体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存在较大差距。
(二)主要扶持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省材料领域将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的技术及装备,提高新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
1.优质冷轧、热轧、不锈钢薄板、涂镀层板技术
(1)资源节约型不锈钢和低碳贝氏体钢冶炼技术;
(2)优质合金钢连铸及热轧技术;
(3)冶炼、连铸、精磨、热轧连续稳定生产工艺技术;
(4)钢质纯净度技术;
(5)连铸坯等轴晶比例与控制铸坯横裂技术;
(6)热卷表面粗糙度、热卷无氧化退火、热卷、冷卷酸洗热处理工艺铸坯纯净化和细晶化控制技术;
(7)铸坯的控轧和控冷技术、控制组织转变和性能技术、控轧代替成品板热处理技术;
(8)铁水予处理—K-OBM-S—VOD—连铸—热连轧—20辊森吉米尔轧机、采用预处理+转炉吹炼+LF钢包精炼+RH真空精炼+连铸完成冶炼、热连轧控轧、控冷成材的生产工艺。
2.纳米材料、永磁材料制备技术
(1)先进的钕铁硼表面处理技术、机械成型技术、钕铁硼烧结工艺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操作技术;
(2)N50以上高档烧结磁体大批量稳定生产技术;
(3)纳米晶复合永磁体生产技术;
(4)耐高温、高矫顽力磁体生产技术;
(5)微特电机、磁疗设备、永磁传感器件等磁材终端产品产业化技术;
(6)N53系列产品、纳米磁材制备技术、高温磁性材料、钕铁硼材料再生利用技术。
3.镁及镁合金材料
(1)硅热法炼镁工艺环保节能技术;
(2)硅热法炼镁工艺装备机械化、自动化控制技术;
(3)废镁回收、再生、利用技术;
(4)镁及镁合金关键共性技术;
(5)铝镁合金材料。
4.半导体照明材料
(1)高量子效率GaN发光薄膜体系;
(2)新型固体光源;
(3)高亮度蓝、绿LED用复合高散热率热沉基材制备技术;
(4)新型化合物半导体发光材料;
(5)大功率白光LED用全色荧光粉。
5.其他新材料技术
(1)煤系高岭土深加工产品技术;
(2)加大对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炭素制品、耐火保温材料、高性能合金、粉末冶金、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型纤维等材料、可降解聚合物材料、环保节能建材、表面涂、镀层材料等方面的高技术材料的研究;
(3)加快骨组织库、医用明胶纤维、动植物再生蛋白纤维、分子筛、可降解塑料、无磷洗涤助剂、净水剂、绿色包装材料、高性能铝合金、钛合金、新型铁氧体磁性材料、非晶合金材料、碳纤维材料、重交通道路沥青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
八、旅游产业
(一)综述
山西是旅游大省,多年来已形成了以五台山为代表的晋北佛教文化旅游区、以大院文化为主的晋中晋商文化旅游区和以关帝庙、大槐树、尧庙为代表的晋南根祖文化旅游区,以及众多的、各具特色的自然旅游景点。2006年旅游产业收入428.39亿元,比上年增加46.7%,占全省当年GDP的9%。丰富的资源给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到目前,我省很多景区、景点的管理仍然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粗放的层面,部分重点景区的资源、环境开发与保护工作也亟待加强,系统性的、具有我省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水平也有待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要构成大运、太长、石太铁路的“大”字形旅游对外干线通道。提升太原和大同作为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重点培育大运、太行、黄河三个旅游经济带,重点打造古建、宗教、晋商文化、寻根觅祖、太行山水、黄河文明、红色经典六大旅游精品线路。
(二)主要扶持方向
发展旅游科技,不仅要高度重视旅游基础科学的研究,而且要广泛吸纳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生产力,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科技、文化、旅游相互结合的旅游科技发展体系。
1.景区和博物馆等专用电子导游系统;
2.基于网络平台、短信平台、电话平台等的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3.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幻影成像等现代技术构建的数字网络旅游平台;
4.景区综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5.山西重点旅游区环境治理与保护技术;
6.山西省重点景区资源开发与保护技术;
7.山西省优质旅游产品开发;
8.山西省科技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与技术。
九、高新技术产业
(一)综述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高新技术已成为跨世纪竞争的制高点和经济增长及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抉择。
“十五”以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九五”末期的23.3亿元增加到240亿元,年均增长42.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4%提高到5.05%,全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23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和规模都超过规划预期目标。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总体规模偏小,仅相当于全国1%左右,竞争实力不足,对地区产业结构影响有限;高技术成分仅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的17.1%、全部工业的2.34%;结构水平低下,高技术边缘化趋势明显;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60%分布在太原,区位过于集中,影响带动作用的广泛发挥等。“十一五”期间,将继续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以创造产业聚集优势为突破口,突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
(二)主要扶持方向
1.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应用广泛、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发展信息产业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要大力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研发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多数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产业化水平不高等。
(1)电子装备
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子元气件关键生产设备实施技术升级,并实现批量生产,替代进口,参与国际竞争。
——TFT-LCD液晶显示器件生产技术;
——LCM液晶显示模块薄膜电容器生产技术;
——卡式元器件、LED半导体照明技术;
——太阳能光伏电池等专用生产设备的生产技术。
(2)集成电路技术
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增强关键芯片自主开发能力。
——提升集成电路封装和测试能力技术;
——半导体专用设备、仪器及材料的研发;
——网络设备、光传输系统、接入网系统设备、计算机产品、计算机外部设备及相关产品、电子专用设备、新型显示器件、交通智能产品研发相关技术。
(3)高可信网络与软件技术
——发展高可信网络技术与网络软件平台,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相关技术,网络资源整合技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应用支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等;
——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网格计算平台与基础设施的技术、软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4)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技术
——支撑管理咨询、会展、广告、会计服务、建筑及房地产、设计装饰、法律服务和社区服务以及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共平台建设的技术、软件和产品;
——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支撑技术、专用软件和整体解决方案;
——面向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和联运物流网络体系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综合集成技术。
(5)传感器开发及智能信息处理系统
——重点开发适用于能源、化工、冶金领域的多种新型传感器;
——开发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和适时信息处理系统,提供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环境。
(6)面向应用的信息安全系统
——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
——复杂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适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
2.生物医药
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十五”期间,我省的医药企业显现出了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以大同、太原、晋中、运城、晋东南等医药工业园为核心,相对集中和规模化发展的医药工业为产业集群,显示出了企业优势互补、联合兼并、做大做强的趋势,品牌和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但是目前仍然还存在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行业人才匮乏、医药企业规模偏小,大型龙头企业缺乏、缺乏拳头特色品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制剂生产能力过剩,制剂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
“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我省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研究开发新型药物制剂、基因工程新药物等,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高效生物反应器;
(2)高密度表达系统技术;
(3)大规模高效分离技术、介质和设备;
(4)大型分离系统及在线检测控制装置;
(5)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设备;
(6)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和自控系统;
(7)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单基因遗传病治疗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药物、靶向药物;
(8)重组人血白蛋白制品。
3.现代农业
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发掘利用为重点,重点发展重要农艺和抗逆性状改良的基因叠加与聚合技术,农作物与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抗除草剂的农作物和林、草新品种;优良畜禽品种体细胞克隆、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关键技术;开发重组微生物农药、肥料、食品、饲料用酶制剂等。
(1)动植物资源核心种质构建,重要基因保护、发掘、克隆与利用;
(2)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主的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
(3)农作物、牧草与林木的转基因育种技术;
(4)生防、环保、食品与饲料用酶制剂的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
(5)高效节水与抗旱农作物转基因品种的选育;
(6)优良畜禽品种的体细胞克隆;
(7)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
(8)新型可再生生物能源及生物材料。
4.农业信息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市场的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成为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形式,促进信息技术成为农村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农业科研的基本方法。
(1)构建覆盖我省主要农林植物、畜牧养殖动物的生物生长数字模型关键技术;
(2)不同层次、不同农业产业类型的农业系统数字模型关键技术;
(3)种植、养殖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4)建设农情(含资源和生态)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5)开展农业资源和农情数字化监测及决策技术研究,建立以地面、航空和航天平台为基础,以3S技术为支撑、立体交叉的农业数字化监测体系,为实现对农业生产及重大植物病害、畜禽疫病、森林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报,为提高农业宏观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提供支持。
, 体; mso-font-kerning: 0pt">农作物、牧草与林木的转基因育种技术;
(4)生防、环保、食品与饲料用酶制剂的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
(5)高效节水与抗旱农作物转基因品种的选育;
(6)优良畜禽品种的体细胞克隆;
(7)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
(8)新型可再生生物能源及生物材料。
4.农业信息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市场的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成为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形式,促进信息技术成为农村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农业科研的基本方法。
(1)构建覆盖我省主要农林植物、畜牧养殖动物的生物生长数字模型关键技术;
(2)不同层次、不同农业产业类型的农业系统数字模型关键技术;
(3)种植、养殖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4)建设农情(含资源和生态)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5)开展农业资源和农情数字化监测及决策技术研究,建立以地面、航空和航天平台为基础,以3S技术为支撑、立体交叉的农业数字化监测体系,为实现对农业生产及重大植物病害、畜禽疫病、森林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报,为提高农业宏观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提供支持。